欢迎来到石林地质公园 石林旅游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园简介

公园文化景观

石林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石林结下了不解之缘,不仅形成了适应于石林喀斯特环境的生存方式,而且形成了与石林景观密切联系的民族文化。石林已融入当地撒尼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,包括宗教、节庆、音乐、舞蹈、建筑等。

撒尼人很早便流传着有关“赶石成林”的传说:撒尼英雄金芬若戛要为百姓堵江造坝,于是他偷出了“调山令”和“赶山鞭”,夜间将南部陆良等地的石头赶往北部宜良南盘江一带,然而走到石林时,天已渐亮,具有神力的鸡鸣破坏了他的壮举,石头停留在了石林地区,形成了成片密集分布的石林。

这种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,成就了多民族、多文化、多宗教的多元文化区,留下各种文化景观和民族语言文学艺术作品,成就了石林旅游业。

“石虎”文化景观

彝族自称“虎族”,形成以虎为象征的年历与图腾物。当地彝族居民将石虎作为图腾象征物置于房屋正厅门檐的正上方,镇妖辟邪。

密枝林村落文化景观

当地彝族村落保留原始森林,用于进行密枝节活动与并涵养水源。村前有水塘和喀斯特泉水池,在与房屋和水源地有一定距离的洼地、盆地和坡地进行耕作、放牧和樵采。这种典型的密枝林村落,体现了当地彝族居民与自然的和谐。

寓意深刻的石头神话景观

当地彝族居民把对“美好、自由、幸福”的追求与人世间的“真、善、美、恶”表达于造型奇特的石柱,其代表有阿诗玛石柱。阿诗玛是彝族撒尼叙事诗《阿诗玛》中的勤劳、勇敢、聪慧的彝族撒尼姑娘,为追求自由幸福,与阿黑哥一起对邪恶势力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,最后化为小石林的那座奇峰和山谷中的回声。阿诗玛文化是石林文化的代表,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,撒尼人民心中的女神。诸如此类与民族神话相连的石峰当地居民随处可指。

寓天地万物色彩的民族工艺与民族服饰景观

当地彝族居民崇尚黑色,黑色渗透于语言文化与日常生活中。公园所在地的传统称谓是“路南”,彝语中为“遍地黑石头之地”之意,“乃古石林”也是彝语的“黑色石林”。《阿诗玛》长诗中的阿黑哥就是撒尼人崇拜的英雄。彝族支系中黑彝的社会地位较高。黑色成为彝族服饰的重要颜色,是中老年男女的服饰的主调颜色。

蓝天、白云、彩虹、红土地和奇花异石也是当地工艺品和服装的重要表达内容。撒尼女青年头顶的包头与男青年披肩头饰尽显其色。

民族文化节庆景观

火把节:每年农历6月24日,当地居民举行盛大的传统火把节,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欢度节日,白天演奏大三弦乐器、阿细跳月、摔跤、斗牛等;入夜则点起火把,燃起篝火,载歌载舞;深夜,成群结对的火把舞向田间,以示驱逐邪恶,祈求五谷丰登。

密枝节:每年农历12月举行,是一个森林和原始宗教融为一体的节庆活动。节日内容是祭祀神灵、祈祷风调雨顺、人畜兴旺、五谷丰登。

彝族的艺术作品与语言文字

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期,法国传教士到石林的活动,既传教,也调查研究了当地彝族的语言文字等,如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保罗维.亚尔((Paul Vial)编著《倮倮人的历史与宗教》、《云南倮倮文研究》、《法倮词典》等,它们是中国最早、也是最重要的彝族语言研究文献。石林彝族创造出丰富的多彩的文化艺术,石林是中国农民画乡。

上一篇: 公园人类活动
下一篇: 公园管理机构

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权所有: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技术支持: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: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Copyright(C) 2019-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