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石林
夏日荫荫
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,北纬24º38´-24º58´,东经103º11´-103º29´,海拔1 600m~2 203m,保护区面积365.7平方公里。石林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密集林状分布而得名。在地质公园区域内,大大小小的石林成簇成片分布于山坡、沟谷和洼地之中,辟为游览区的石林风景区、黑松岩风景区(乃古石林)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区域。石林是地质遗迹奇观,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。
石林的形成是在有利的地质、气候、和水文条件下,可溶性岩石——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,又经水、生物等沿裂隙溶蚀,随着溶沟加深加宽,石柱被分隔出来而形成形态万千的石林奇观。
石林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。在二亿七千万年前的早二叠世,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,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,后地壳抬升,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,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。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,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。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,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。约六千万年前的早喜马拉雅运动,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,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(路南古湖)。晚第三世纪以来,石林地区继续抬升,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。在持续的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、气候条件下,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、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。
石林世界地质公园还发育石芽、溶丘、洼地、溶蚀湖、漏斗、溶洞、暗河、天生桥和瀑布等,它们与石林一起构成了一幅喀斯特地貌全景图,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。
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保存和展现了最多样化的石林喀斯特形态,剑状、柱状、蘑菇状、塔状等,是其典型代表,世界上主要的石林形态几乎都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,因而是集石林景观之大成的喀斯特“博物馆”,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。
云南石林以其发育的古老性、复杂性、形态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科学、美学而于200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。
石林历史悠久,文化积淀深厚。公园范围内发现了8处新旧石器遗存,公园部分地区保留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古驿道和古驿站。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文化享誉海内外,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《阿诗玛》、彝族大三弦舞蹈、彝族撒尼挑花、彝族摔跤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;深情优美的歌曲《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》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主题曲。
云南石林——大自然的杰作
云南石林——世界的奇观
云南石林——应得到全人类永久的珍视与保护。
石林湿地(李昆摄)
夏日画卷(李昆摄)
母子偕游